详情

【青春献礼】信息工程学院开展暑期系列社会实践活动助力乡村振兴
发布人:陆小丹  发布时间:2022-09-05   浏览次数:1278

为响应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推进巩固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动员鼓励学生投身乡村振兴一线,聚焦乡村振兴核心发展目标,暑假期间,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党支部不断加强思想建设和组织建设,鼓励学院学子走向社会开展社会实践,积极参加志愿服务活动和“三下乡”实践活动。

资助下乡促振兴育人实践进行时

为将资助育人融入“三全育人”大格局中,信息工程学院“携恩返乡,助学筑梦”实践团前往江苏省连云港市金山中等专业学校和赣榆区前石堰村、六里桥村、双堆村等十余个村镇开展以“资助政策下乡行”为主题的大学生暑期社会实践活动。7月至8月,实践团成员通过走访调研当地新农村建设,在炎炎夏日中深入乡村小道,化身信使,让资助政策“飞入寻常百姓家”。在社区、街道、村镇,实践队员挨家挨户向邻里乡亲、亲戚朋友宣传国家资助政策,对于村民提出的问题给予详尽解答。队员们还走访了村里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家庭,发放资助宣传册,一对一讲解政策内容,帮助家庭经济困难的学生建立求学筑梦的自信和底气,鼓励他们努力学习,持梦前行。通过宣传国家资助政策,讲解学校特色资助措施,真正将党和政府的关爱送到田间地头、送进每一位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心里,诠释了“精准资助育人”的深刻内涵。同学们纷纷表示通过资助政策下乡活动学会了感恩,他们将珍惜此次实践机会,努力践行担当精神,为巩固脱贫攻坚成效、助力乡村振兴奉献自己的青春力量。

“蚕海桑田”致富路  青春力量助提升

为了解乡村振兴成果,感受家乡变化,信息工程学院组建“蚕宝宝”实践团赴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开展以“助力当地蚕桑产业升级”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实践团成员们通过座谈交流、现场走访等方式,对蚕桑村蚕桑养殖相关数据的挖掘,详细了解了蚕桑村的村情、人居环境,经营模式,生产现状等情况,包括气温、湿度、蚕桑比等,设计桑蚕饲养大数据平台,创建桑蚕饲养大数据采集模块、运算处理中心模块、数据存储中心模块,实现对桑蚕企业饲养生产数据的采集、运算、存储、预测和管理。走访调研中,实践团运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技术,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蚕桑智能系统,通过大数据平台以及智能系统的联动,对蚕桑产业进行实时监控,帮助蚕户实时更改自己的养殖策略,实现对蚕桑产业的优化升级,探寻蚕桑村实现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之路。

美化乡村环境助力全面推进美丽乡村建设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深入实施“凝聚青春力量 助力美丽江苏”专项行动,为建设美丽乡村添砖加瓦,信息工程学院连续两年组建“文明分类,‘益’路同行”环保队伍,深入乡村、社区,开展垃圾分类社会实践。今年暑期,环保小分队在江苏省连云港市赣榆区青口镇二道街文化商业、江苏省金山中等专业学校集中开展了以“垃圾分类 青春助力”为主题的专项社会实践活动。实践队员们迎着夏日的酷热,走进社区,走上马路,通过垃圾分类宣传、采访城管局工作人员、垃圾分类作品设计、组织垃圾分类活动等多种形式开展暑期社会实践。实践队员们通过宣传学习,增强了垃圾分类环保意识,用实际行动践行了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金山银山就是绿水青山”的号召,纷纷表示将趁着青春年华,以青春之力助力社会发展,为美丽中国建设贡献青春力量。

 

信息工程学院师生紧密围绕国家和区域发展战略,发挥党建引领的带动作用,鼓励吸引更多师生深入村镇,厚植“三农”情怀,走进农村,走向田间地头,为推动乡村振兴贡献文化力量。同时通过走近乡村、服务乡村,引导支部党员和了解国情、贴近社会、服务群众,坚定信念听党话、跟党走,以实际行动服务地方社会,迎接党的二十大胜利召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