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工程学院开展“聚焦科技兴农、助推乡村振兴” 暑期社会实践
发布人:陆小丹  发布时间:2022-08-11   浏览次数:726


为响应学院“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号召,提高大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培养大学子的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2022年7月,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蚕宝宝”实践团在江苏省宿迁市宿城区埠子镇蚕桑村开展以“助力当地蚕桑产业升级”为主题的暑期社会实践。

  了解蚕桑文化起源。为了深入了解蚕桑文化的历史,实践团采访了村中老人,从他们口中了解当地蚕桑文化的前世今生以及历史由来,让实践团感受到蚕桑文化的源远流长。同时实践团拜访了蚕桑村中的“蚕桑人家”文化馆,了解养蚕工具以及制蚕工具的历史演变,感受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了解蚕丝产品的制作流程,为蚕桑产业升级作前期准备。

  探寻蚕桑产业痛点。为了了解目前当地的蚕桑产业,实践团走访当地合作社以及养蚕农户的养蚕,通过对话、问卷调查等方式,对其养殖模式、养殖环境以及收丝方式等做调研。实践团成员通过与合作社技术人员以及有经验的农户的交流,了解农户在养殖过程以及采丝过程中一些亟待解决但是无法解决的问题。

  助力蚕桑产业升级。7月至8月,实践团志愿者们通过对蚕桑村蚕桑养殖相关数据的挖掘,包括气温、湿度、蚕桑比等等,设计出桑蚕饲养大数据平台,平台包含桑蚕饲养大数据采集模块, 运算处理中心模块, 数据存储中心模块, 能够实现对桑蚕企业饲养生产数据的采集, 运算, 存储, 预测等管理。并且,志愿者们使用大数据处理与分析等技术,设计基于数据分析的蚕桑智能系统。该系统不仅实现了蚕桑数据的采集,而且更注重利用智能算法来处理和分析蚕桑数据,同时提供业务逻辑上密切关联的数据表示。8月10日,志愿者将系统的各项代码提供给了当地蚕桑合作社,供合作社技术人员使用,以针对不同的天气情况调整养殖策略,切实提高蚕丝产量。通过大数据平台以及智能系统的联动,对蚕桑产业的进行实时监控,帮助蚕户实时更改自己的养殖策略,实现对蚕桑产业的优化升级。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不但让队员们通过实践来检验自身的专业能力,巩固自己的学习成果,也为队员们提供了一个服务他人、服务社会的平台,让青年学子在帮助别人的同时提升了自身能力。日后,信息工程学院团委会与蚕桑村保持联系,时刻关注大数据平台与智能系统的施展成效,让更多的学生有机会深入到社会中用实践的方式提升自己、服务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