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笃信度行】信息工程学院“新新”暑期社会实践团走进新市村开展大学生社会实践活动 |
发布人:陆小丹 发布时间:2023-08-25 浏览次数:602 |
为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引导青年大学生深入理解江苏省“三美一高”(生态美、环境美、人文美、管护水平高)生态宜居美丽乡村建设的目标任务和政策举措,更好地帮助青年学子上好与现实相结合的“大思政课”,在社会课堂中“受教育、长才干、作贡献”,7月中上旬,信息工程学院“新新”暑期社会实践团深入常州市新北区奔牛镇新市村基层开展调研实践活动,团队成员通过参观学习、主题活动、问卷调查和人员访谈等形式,探寻景美人和、宜居宜业的“红绿相映”乡村振兴“新市密码”。 新市村于2022年获评“江苏省生态宜居美丽乡村示范村”,其建设成果得益于在2018年被列为新北区“美丽乡村”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村的良好机遇,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新市样本”正越发清晰。新市村牢牢牵住党建引领的“牛鼻子”,以党建网格为引领,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先后设立村民议事室,组建议事队伍,发挥村规民约功能,加强三务公开,推进民主协商、村民自治。根据村民实际需求进行规划设计,充分体现地域特色,按照由点到线到面的顶层逻辑,打造本土化、特色化、田园化的美丽乡村,将红色文化传承与美丽乡村建设充分结合起来,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战略实施。 红色基地寻足迹,缅怀英烈强信仰。在常州抗日爱国历史上新市村有着一段鲜为人知、可歌可泣的英勇事迹,1943年8月,新四军十六旅四十七团一营二连的战士为摆脱日军扫荡,在赴茅山新四军抗日根据地途中,由于行踪暴露,在京杭运河横大路桥上遭遇大量日伪军包围,经过激烈战斗,18名新四军战士在此地壮烈牺牲。团队成员参观了红色记忆展厅,瞻仰了“抗日烈士永垂不朽”纪念碑,一件件珍贵的历史文物,一幅幅斑驳的历史图片,一桩桩动人的革命故事,生动地展现了革命先辈伟大的爱国情怀,团队成员追循着红色足迹沉浸式感受了长期植根于新市村村民心中并凝聚起乡村振兴的“铁军精神”的强大精神力量。 垃圾分类新时尚,环保宣传正当时。为了尽快融入新市村这个大家庭,进一步推进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的开展,团队成员在新市村党群服务中心面向新市村村民开展了垃圾分类实践模拟、环境保护知识宣传和趣味抢答等主题实践活动。团队成员精心制作了垃圾分类主题PPT给村民和小朋友们讲解垃圾如何分类,并带领小朋友们学唱垃圾分类童谣,让大家更容易掌握垃圾分类知识,还针对容易混淆的垃圾进行了重点讲解,让大家掌握垃圾分类小妙招,充分认识到垃圾分类的重要性,引导村民争当生态文明理念的模范践行者。活动现场还发放了环境保护知识宣传手册和趣味抢答环节的小礼品,并利用互动环节引导新市村村民填写了调研问卷。 走进新农带头人,解码乡村致富路。为了解新市村乡土人才和产业发展现状,团队成员采访了新市村党总支书记吴亚平和新市村农业带头人姜贤春、刘文玉,其中姜贤春还被评为江苏省乡土人才“三带”新秀,从他们口中了解到,新市村为了做好特种水产养殖和高效设施大棚规模种养,村委积极邀请寿光无土栽培研究所赴村里开展职业农民技能培训班,聘请研究所专业技术员进行现场培训和指导,以新品种、新技术为引领,大力培育农村新型实用型人才,鼓励并帮助“农二代”创办领办致富项目、专业合作社和农村电商等,不断强化乡村振兴人才支撑,蓄积农业农村发展新动能。团队成员先后实地考察了贤春生态农场和甲鱼养殖基地,经调研发现,新市村充分挖掘农业农村的多元功能和价值,采取“生态+”“互联网+”等方式,有效延伸产业链,规划发展生态观光农业,积极推行土地流转和承包,鼓励葡萄、草莓、火龙果、西瓜、番茄、多肉等经济作物种植;同时,积极寻求外部产业合作,与丹阳市佳农特种水产养殖有限公司合作成立常州盈旭实业发展有限公司,联合经营温室甲鱼养殖基地,“种植+养殖”相结合让新市村村民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就业,奏响乡村振兴“致富曲”。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通过本次暑期社会实践,青年学子们向社会求索真知,在实践中检验真理,用专业技能服务社会,用实际行动践行“请党放心,强国有我”的誓言,勇担新时代民族复兴大任,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建设美丽中国贡献了青春和智慧。 |
© 2025 - All Rights Reserved - 常州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信息工程学院